什麼是網際網路快取通訊協定 (ICP)?定義、運作方式
ICP 的定義 – 網路百科全書中的 Internet 快取協定。
什麼是 ICP(Internet 快取協定)?
網際網路快取協定是一種基於 UDP 的協議,於 1995 年開發,允許代理伺服器陣列透過網路進行通訊和協同工作。網際網路快取通訊協定 (ICP) 可讓個別 Proxy 伺服器查詢相鄰的 Proxy 伺服器,以嘗試尋找所要求物件的快取副本。如果這些查詢失敗,則會從網際網路要求物件。
ICP(網際網路快取通訊協定)
ICP 的運作方式
從階層式上講,查詢的快取可以是父項或同層級。父母通常比孩子坐得更靠近互聯網連接。如果子快取找不到對象,通常會將查詢傳送到父快取,父快取將取得、快取並傳遞請求。同層級是具有相同階層狀態的快取,其目的是在層級之間分配負載。
當要求進入同層級叢集中的一個快取時,會使用 ICP 來查詢同層級以取得所要求的物件。如果同層級有物件,通常會從那裡傳輸,而不是從原始伺服器查詢。這通常稱為“未遂命中”——在緩存中找不到對象(“未命中”),而是從附近的緩存加載,而不是從遠程服務器加載。
ICP 通訊協定設計為輕量級,以將快取之間的來回時間降到最低。它適用於不可靠但快速的連接。這種方法可以減少伺服器檢索的次數,也可以防止儲存資料實例的多個副本,但會導致快取間通訊增加的潛在缺點,這可能會降低系統速度。
ICP缺點
ICP 有一些固有的缺點:
ICP 陣列使用查詢來確定快取資訊的位置,這是一個產生額外網路流量的過程。
ICP 陣列具有負可擴展性——陣列中的代理伺服器越多,產生的查詢流量就越多。
ICP 陣列往往會變得高度冗餘,每個快取都包含類似的資訊(最常造訪的網站的 URL)。
Microsoft 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快取陣列路由通訊協定 (CARP),它是為 Microsoft Proxy Server 第 2 版開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