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ATM Cell ?概念、運作方式、工作原理
網絡百科全書中 ATM Cell 的定義。
什麼是 ATM Cell ?
ATM 信元是 53 位元組的資料包,是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 通訊技術使用的標準資料包大小。蜂窩之於 ATM 技術,就像幀之於乙太網路一樣。換句話說,它們構成了通過網絡傳輸的最小數據元素。
自動櫃員機單元
ATM 儲存區的工作原理
ATM信台標準化為53位元組的固定長度大小,以實現比使用可變資料包大小(如乙太網)的網路更快的交換速度。設計一個快速切換固定長度封包的裝置比設計一個交換可變長度封包的裝置要容易得多。(交換固定長度資料包更容易,因為裝置可以預先知道資料包的確切長度,並且可以預測接收資料包最後一部分的確切時刻。使用可變長度封包時,裝置必須檢查每個封包以取得長度資訊。使用固定長度的信元還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分配ATM頻寬,從而支援ATM的不同服務品質(QoS)等級。
儲存在 ATM 儲存區的 5 位元組標頭中的資訊的功能包括:
提供所使用實體層傳輸方法的相關資訊
提供流量控制,以實現穩定的單元流量並減少單元抖動
指定虛擬路徑或通道識別號,以便可以區分屬於同一ATM連線的多路復用信元與屬於其他ATM連線的信元,以便將信元交換到其預期目的地
指定儲存格中包含的有效負載的性質,亦即它是否包含實際使用者資料或 ATM 儲存格管理資訊
指定 Cell 的優先順序,以判斷在壅塞的流量狀況中是否可以捨棄 Cell
透過包含標頭本身的循環冗餘檢查 (CRC) 資訊的 8 位元欄位提供錯誤檢查
ATM單元中使用了兩種標頭格式:
使用者網路介面 (UNI) 格式:用於終端節點與ATM網路之間的通訊
網路節點介面 (NNI) 格式:在小區多路復用以通過其虛擬路徑傳輸後,在ATM網路本身內使用。
為什麼 ATM 小區使用 48 位元組的數據有效負載?
為什麼 ATM 小區使用 48 位元組的數據有效負載?這是較大的 64 位元組有效負載之間的權衡結果,後者包含更多資料,但打包和解包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不適合語音或多媒體等即時傳輸,而較短的 32 位元組有效負載則提供更好的即時傳輸,但對於大量資料來說效率低下。透過以 48 位元組的有效負載大小進行妥協,ATM 在語音和資料通訊方面具有良好的傳輸能力,提供低延遲的高效資料包傳輸。